服務熱線
13816159058
6月1日起,國內再次上調汽油及柴油zui高零售價400元/噸,這是自5月8日發布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后,對油價進行調整。作為主要供給企業之一,中石化仍埋怨此次上調油價并不到位。事實上,按照管理辦法,這次調整的不如預期、不到位幾乎是業界共識。盡管如此,發改委面臨的質疑卻未減少,一面是消費者對油價漲價快降價慢的抱怨,另一面,則是對于定價機制的質疑。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國油價已經高于美國,而中國經濟發達程度顯然不如美國,加之經濟復蘇的需要、石化雙雄的業績仍然“很好”,那么油價若調得太高就是犧牲全局滿足兩大公司的利益。
下一個“22”不排除再調
昨日,陳在廣州中石油旗下的一加油站加油發現,調整后93號的汽油價格已經調整到了5.66元一升,97號汽油則為6.14元一升。幾天前模棱兩可的“辟謠”,與眼前實打實的漲價讓陳的無奈有著啼笑皆非的意味。
安信證券分析師熊杰表示,這次調整的幅度的確是不充分,油價上漲幅度有20%左右,這次價格的調整小于成本的上漲。熊杰認為,主要原因還是發改委在考慮了市場接受程度以后,縮小了價格調整幅度。
“要看下一個22個工作日后了,”中國能源網信息官韓曉平表示,如果油價繼續上漲,到時候可能繼續上調;如果不漲反跌,那么因為此次調整得不充分,發改委也可以繼續保持現在的油價水平。不過在其看來,屆時油價可能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發改委兩難中的平衡
發改委現在似乎陷入了一個兩難境地,一面是《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的執行,一面是對油價大幅上漲后對物流和已經復蘇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的擔憂。韓曉平表示,國內的油價定價機制當時定的基數比較高,給企業留下的空間比較大,而現在不宜大幅度提高油價。“一方面,國內油價已經高于美國,但是國內經濟整體不如美國。另一方面,中國需要考慮企業的負擔和就業問題,不然很容易打壓正在復蘇的經濟。”在韓曉平看來,國內成品油主要有中石油和中石化來掌控,和美國不同,是不充分競爭。而且,即便在沒有調價的4月份,兩家公司的盈利仍然很好,這其中有庫存運作周期的因素。“如果*按照兩大企業的需求來調價其實就是犧牲全局利益滿足局部利益。”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目前的油價上漲并不是供求基本面發生了變化,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亦表示,“zui近一段時間油價過快上漲,已經說明了有些游資又進入到了油市。因為實際上原油的需求這段時間并沒有大的上漲。我了解,大部分國家的原油儲備設施已經儲滿了。”
韓曉平表示,如今的漲價沒有需求作支撐,不過由于投機行為原油價格繼續保持高位。